- 《新聞稿114.5.23》花蓮地檢署偵結起訴臺版「地面師」詐團成員,聲請宣告沒收犯罪所得近300萬元並具體求刑
- 《新聞稿114.5.22》花檢綠能聯合小組訪視慈濟電廠,傾聽綠能產業交流意見
- 《新聞稿114.5.21》攜手同行一路相伴,花蓮地檢署與犯保花蓮分會共同關懷馨生家庭
- 扣押物品發還112年5月4日前公告資料查詢
- 發還刑事保證金112年5月4日前公告資料查詢
- 書類及傳票命令112年5月4日前公告資料查詢
- 公告發還本署113執1957號案內刑事保證金(刑保11300077)
觀護業務相關活動
-
『用愛包容 用「馨」祝福』 花檢辦理114年度受保護管束人關懷輔導暨生命教育活動
更多 -
花檢召開毒品再犯防制聯繫會議 強化社區治療協助藥癮者重生
花蓮地檢署於本月14日召開「毒品再犯防制聯繫平台會議」,邀集花蓮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花蓮慈濟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悅增身心診所及臺灣更生保護會花蓮分會等單位出席,共同討論及精進毒品戒癮治療處遇措施,協助藥癮者重生,以建立更完整的社會安全網為目標。 檢察長陳佳秀在會議中感謝合作醫療單位對藥癮者的治療及努力,並語重心長地表示:戒毒與緝毒同樣重要,有效治療毒癮者對毒品的渴求,讓個案能重新融入社會、穩定就業,避免個案愈陷愈深,才能從源頭解決施用毒品者再犯問題,減少使用毒品人口。 是日會議,由各醫療單位就目前戒癮處遇及個案情況進行報告,在資訊交流及經驗共享後,接著針對如何優化緩起訴多元處遇措施、轉介流程及依托咪酯喪屍煙彈的檢驗因應等問題,進行提案討論並達成共識。透過與會者不同的專業角度建議,期待改進後的相關配套措施,能讓地檢署與毒癮治療的專業人員有更好的合作,轉介適合的個案進入社區治療,提高完療率,減少再犯,幫助毒癮者重獲新生。 花蓮地檢署希望透過本次聯繫會議,持續精進毒品防制業務,讓更多毒品個案能藉由社區治療,在復歸社會的過程得到穩定的引導及支持。
更多 -
花蓮地檢辦理社會勞動執行機關表揚暨教育訓練座談會 展現柔性司法並精進社區處遇推動效能
花蓮地檢署於114年3月26日上午9時假3樓會議室召開「114年度社會勞動執行機關表揚暨教育訓練座談會」,邀集轄區內24個執行機關承辦人員參加,檢察長陳佳秀親自到場致詞、頒發執行機關聘書並表揚113年度績優執行機構–花蓮市公所、吉安鄉公所及玉里鎮公所等三機關。陳檢察長表示,社會勞動制度自98年開始實施迄今已有16年,此制度給微罪者提供另一個可回饋社會又可兼顧家庭生活的替代刑之選擇,同時也紓緩監獄人滿為患的問題、節省國庫支出,可謂一舉多得;113年本署的社會勞動人總共履行60487小時、以最低工資每小時190元計算、即提供了11492530元之經濟效益;然社勞制度的推展有賴地檢署和各機關共同努力,期待透過每一次交流溝通的機會使制度更臻於完善。 花蓮地檢署社勞機構為兩年一聘、本屆聘期自今年1月1日至115年12月31日止。會中陳檢察長亦感謝與肯定各執行機關長期致力配合推動社區處遇制度,並提供多元性、公益性、在地性的勞務需求,使制度本意得以落實,予社勞人以提供勞務方式改過自新的機會並得以勞務回饋鄉里。 今天之教育訓練課程先由花蓮縣勞工安全衛生教育協進會理事長張銘偉主講「勞動安全衛生教育訓練」,除了就社會勞動相關勞動安全法規及注意事項進行說明,也特別將實務上常遇到的問題透過案例研討之方式,加強各執行機構在管理社會勞動人的相關知能;再由本署觀護人周瑋芸主講「與社會勞動人溝通及執行案件的注意事項」,除了就心理學觀點簡易說明與勞動人的溝通技巧之外,並就社會勞動業務之執行提出相關改善措施,讓機關之執行人員在實際操作時有明確之遵循依據;最後由113年績優執行機關吉安鄉公所清潔隊隊員曾秋燕分享執行社會勞動之經驗供與會人員參考,也透過機構間彼此的意見交流改善當前在執行上所遇之困難,使社會勞動制度的推行能達到最好的執行效能。 會議最終在執行檢察官黃雅楓主持之下進行座談,聆聽各執行機構寶貴的意見,各機構踴躍發言、互動熱絡,讓本次座談會深具經驗傳承之意義,展現本署柔性司法的一面,也期待社會勞動業務能更加精進。
更多
更保相關活動
-
更保會與花監舉辦母親節前生命教育活動-行動電影院「愛子歸來」電影欣賞
臺灣更生保護會花蓮分會、主愛之家、財團法人基督教更生團契花蓮區會及《愛子歸來》電影導演李靖惠, 十八日在花蓮監獄教誨堂舉辦《愛子歸來》電影欣賞會暨生命教育活動,藉由電影觀賞方式,傳遞社會上的愛與溫情,進而啟發收容人正面向上力量。該影片內容摯動人心,感人肺腑,現場人員無不動容。 花蓮監獄典獄長黃敬謀 頒贈感謝狀給更生保護會花蓮分會及導演李靖惠,感謝對花監的公益演出。典獄長黃敬謀於致詞時勉勵收容人,謹記家人的期待及社會各界的鼓勵,只要肯堅持努力改過,懷抱希望,即使是微小的改變,也能發揮生命的無限可能,並祝福所有收容人都能早日返家團聚,順利更生。 《愛子歸來》是一部有深度及不可多得的紀錄片,由導演李靖惠執導,耗時十年拍攝,拍攝地點橫跨美國和臺灣兩地,影片內容記錄主角楊媽媽在移民美國紐約後,投入收容人關懷工作,與獄中華裔青年建立了從陌生到情同母子的深厚情誼。導演李靖惠透過鏡頭,細膩刻畫楊媽媽如何以數萬封手寫信件與美國重刑犯建立深厚的情誼,並以愛和溫情,化解收容人心中防衛的高牆,替收容人帶來希望之光和讓生命前行的力量,楊媽媽無私付出,最終也療癒及修復她與孫女原本的疏離關係。 影片結束後,李靖惠導演分享拍攝過程的點點滴滴,希望透過電影播放,把力量和希望帶給在場的每1位收容人,現場人員無不佩服李靖惠導演的毅力與用心。李靖惠導演並表示,將會從花蓮監獄開始,以行動電影院的方式進行「傳愛運動」,將本部影片推廣至外島等51個監所,希望收容人觀賞完本部影片後,能成為往後人生的轉捩點。 李靖惠導演並邀請兩位收容人上台分享觀影心得,其中1名收容人小楊(化名)觀賞後深有共鳴,表示「自己的母親就像影片中的主角楊媽媽一樣,一路上不離不棄陪伴自己,寫信鼓勵我,母親與自己通信互動,也重建了彼此間原本疏離的關係,我現在的目標就是爭取能早日返家孝順母親。」 本次活動共計二百多收容人參加,活動結束前,現場貴賓並帶領所有收容人禱告及唱頌詩歌,讓收容人感受正面與向上的力量,現場充滿溫馨與感動的氛圍,收容人心靈均深受洗滌,收獲滿滿,為整個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更多 -
主愛之家打造手藝聚落 更保會全力支持
為促進更生人就業培力及技職創業機會,台灣更生保護會張斗輝董事長於今(26)日親赴花蓮主持資產活化專案會議,並實地勘查「主愛之家」所規劃之更生事業群「花蓮手藝聚落」開辦基地,展現總會對東部地區更生事業深切的關懷與具體行動。 此次會議於花蓮輔導所舉行,張董事長在簡報與討論中表達高度肯定,除強調計畫方向符合更生保護會「助人自助」的宗旨,更當場承諾將全力支持於現有基地上興建一棟二層樓建築,作為未來更生人職訓與穩定就業的重要場域。 張董事長語重心長指出,建築興辦與後續營運須全面依法辦理,相關設計與施工程序皆應符合法令規範,絕不可有閃失。他也特別強調,為消弭社會大眾對更生人的刻板標籤,未來營運規劃務必納入社會融合概念,讓在地居民、訪客與更生人之間能自然共處、彼此尊重,打造一個兼具溫度與尊嚴的公共空間。 「既然要做,就要做到好、做到位!」張董事長說。他建議,應將基地旁尚有的三百坪空地一併整體思考、長遠規劃,使整體空間更具發展彈性與服務效益。張董事長期待此處未來不僅是更生人重新出發的起點,更能成為一般民眾也樂於造訪、願意進來的溫馨所在。 會中,更生保護會常務董事廖學從也指出,設計階段即須著眼長期使用,盡可能提升空間效益,避免未來因功能不足而重複修繕,應本著實用、永續的原則進行。「主愛之家」董事長謝立德對張董事長親臨關心與即時回應表示感謝,也坦言目前在裝修與生財器具採購方面仍有相當大的財務缺口,期盼總會能在資源上繼續給予支援,協助計畫順利啟動,早日為更生朋友開創出路。 本次會議與會人員陣容堅強,包括更生保護會張斗輝董事長、常務董事廖學從、顧問黃冠運、總會執行長柯嘉惠、花蓮分會主委黃淑珠,花蓮高分檢檢察長洪培根、花蓮地檢署檢察長陳佳秀、主任觀護人韓國一、書記官長陳少康,台新建築總經理裴振邦、永瑞基金會董事陳銀欉,以及主愛之家董事長謝立德、執行長張麗英、副執行長鮑永勝、就業緩衝中心主任曾皓彥等人,齊聚一堂,為花蓮地區更生保護事業開創新局。 主愛之家鮑師母表示,將持續秉持「讓曾經受傷的手,也能創造溫暖的力量」的核心理念,結合社區資源與社會支持系統,打造一處培力、教育、創作與服務兼具的花蓮手藝聚落,陪伴更生人一步步重建自信、走回社會。
更多 -
「如何從媒體角度來撰寫個案故事分享」座談會
臺灣更生保護會花蓮分會十八日辦理「如何從媒體角度來撰寫個案故事分享」座談會,由更保花蓮分會主委黃淑珠主持,花蓮地檢署檢察長郭景東列席指導,邀請更生日報總編輯田德財分享主講。檢察長郭景東表示,更生保護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指出更生 保護之目的是「協助更生人自立更生,適於社會生活;預防再犯,維護社會安寧」,雖然「自立更生」和「預防再犯」有著因果上的相關,但「自立更生」的目標,多了一份期待服務個案能恢復其社會角色(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為人夫婦)的人性化關懷,也是法務部及更生保護會推動多元化更生保護服務的殷切期盼。 黃淑珠主委表示,每個更生人都有改過自新的權利和能力。社會應該給予更生人更多的支持和機會,讓他們能夠真正回歸社會,發揮自己的潛力。我們需要更多更生成功故事,來激勵更多人走上正途,重建美好的生活。 分享主講人田德財表示,撰寫個案故事分享,特別是從媒體角度來看,涉及到一些關鍵步驟和要素,這些可以幫助你創建引人入勝且有影響力的內容,撰寫更生人成功的個案故事,需要以真實和感人的方式來展示更生人如何克服困難、改過自新並取得成功。以下是撰寫這類故事的建議; 篇章結構:引言簡要介紹更生人的背景。提出故事的主題:改過自新和成功。背景故事:詳述更生人的早期生活和犯錯經歷。描述他們犯錯的原因和情境。轉折點:描述更生人決定改過自新的關鍵時刻或事件。強調內心的掙扎和決心。努力和挑戰:詳細描述更生人在改過自新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展示他們如何克服這些困難,例如通過教育、就業或社會支持。成功的成果:描述更生人最終取得的成功,例如獲得穩定的工作、重建家庭、參與社區服務等。強調這些成果對他們和周圍人的影響。 總結和啟示:總結故事的主要教訓和啟示。呼籲社會給予更生人更多支持和機會。 撰寫個案故事分享需要耐心和技巧,但只要遵循以上原則,你就能創作出引人入勝且有影響力的故事,成功地傳達故事的信息並觸動讀者。 例如以更生「小明」的故事為例,開頭可寫:在繁華的城市角落,有一個名字曾經與罪犯聯繫在一起。小明(化名),曾是一位在年輕時迷失方向的年輕人。他的故事從一個普通的家庭開始,但青春期的叛逆和缺乏正確的指導,讓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小明」早期生活充滿了暴力和毒品。他和一群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最終因搶劫被捕,入獄服刑。獄中的日子冰冷而漫長,但也給了他重新思考人生的機會。轉折點出現在一次獄中的讀書會上。一本關於自我重建的書深深觸動了他。他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去,決心要改過自新。這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內心的掙扎和自我懷疑讓他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 出獄後,「小明」面臨著社會的冷眼和歧視,但他沒有放棄。他參加了一個專為更生人設立的職業培訓計劃,學習新的技能。雖然過程充滿挑戰,但他憑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今天的「小明」,不僅重建了自己的生活,還影響了許多像他一樣曾經迷失的年輕人。他的成功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社會對更生人支持的重要見證。
更多
犯保相關活動
-
犯保花蓮分會舉辦母親節關懷及重傷家庭支持雙主題活動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花蓮分會(下稱犯保花蓮分會)於114年5月9日舉辦母親節及重傷家庭關懷活動,關懷慰問具有母親身分的家屬及提供重傷家庭支持慰問,共有15個馨生家庭參與,共度療癒紓壓的交流時光。 首先登場的是「母親節溫馨聚會」,其中一位馨生爸爸因為太太重傷癱瘓,6年來獨自扮演雙親角色撫養三名年幼子女,聽其娓娓道來照顧點滴令人動容。接著登場的是「重傷家庭支持關懷活動」,邀請鄭羽晏芳療師及郭映汝物理治療師分別指導香氛花磚手作、自我放鬆舒緩運動,芳療師的香氣磚創作,引領馨生人創造屬於自己的療癒作品,找回生命的主動權;治療師帶領放鬆訓練,內觀與照顧身體的狀態,調整身心平衡。犯保花蓮分會督導蔣素娥諮商心理師以團體分享方式,引領參加者彼此交流與傾聽,在安心氛圍中釋放壓力、獲得療癒。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陳佳秀檢察長出席活動並致贈母親節花束,讚揚馨生媽媽和爸爸面對困境的堅韌與勇氣,陳檢察長致詞時表示:「犯罪事件對於被害人家庭造成的衝擊深及心理層面與人生規劃,希望馨生家庭在司法程序之外,也能獲得情感上的撫慰與實質的支持,讓這漫長的黑夜裡,有一道晴天的光,照亮前行的路。」 犯保花蓮分會主任委員徐正隆自掏腰包致送每個家庭保健禮盒,徐主委說:「犯保除了心理與情感陪伴也致力於實際支持,像是去年啟動的醫療聯盟計畫,讓符合條件的家屬減免掛號費,近期也設立兩處保護據點,提供讓馨生人安心走出去的療癒空間。」犯保花蓮分會將持續舉辦多元形式的關懷活動,安排長期、實質且溫暖的陪伴,讓復原旅程中充滿力量,勇敢再出發。
更多 -
馨福鐘聲響起 花蓮犯保第2號馨生服務據點 於今日在「莫內花園咖啡農場」正式成立
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臺灣花蓮分會(下稱犯保花蓮分會) 繼成立於北區新城鄉之1號據點後,於昨(7)日在犯保花蓮分會主委徐正隆牙醫師連結之下,在中南區的特色咖啡廳「莫內花園咖啡農莊」成立第2號馨生據點,並由犯保總會董事長暨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張斗輝親自為據點揭牌,法務部保護司洪信旭司長、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洪培根檢察長、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陳佳秀檢察長、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蕭方舟檢察長、花蓮縣警察局陳百祿局長及吉安警察分局陳盈元分局長等貴賓均蒞臨現場響應據點的成立。 活動同時邀請11個犯罪被害家庭(下稱馨生家庭)總計16人一同參與。主委徐正隆表示,據點選擇在距離花蓮市區不遠的區域,期許關懷保護馨生家庭的工作不只靠保護機構單打獨鬥,更希望結合檢察、警察機關及民間的力量,共同讓溫暖向都市近郊流動。 「莫內花園咖啡農莊」位於風光秀麗的鯉魚潭湖畔,農莊老闆張新舟先生因愛子車禍成為植物人癱瘓臥床18年後過世,為懷念愛子,乃定居在事故地點附近,並開設咖啡農莊。多年來張老闆獨自走過重傷兒的醫療和訴訟過程,直至日前因治療牙齒與犯保花蓮分會的主委徐正隆牙醫師談起自己過去照顧重傷兒的經歷,依舊悲痛,也才得知原來政府已成立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宗旨在照顧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屬,為馨生人解決困境、撫平傷痛、重建生活,張老闆深知被害家庭身心承受的壓力,體認被害家庭復原路上的艱辛,說「像我這樣的案例,如果有犯保協會居間協助,就可讓被害人不再受傷害。」,並以行動支持犯保花蓮分會,將自營咖啡廳作為馨生保護服務據點,無償提供場地讓協會辦理聚會、會議,並在餐館內放置宣導文宣讓更多人認識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 張斗輝檢察長指出,犯罪被害人保護工作重視尊嚴、同理、落實提供各項權益服務,透過法律、經濟、諮商輔導、生活面向到醫療的照顧等服務措施,建構多元完善的照顧。為了解馨生家庭的需求,在溫馨的「馨生保護服務據點」辦理團體聚會、餐會活動,可以讓不同的家庭在輕鬆的交流中彼此鼓勵相互支持。犯保協會26年來接住無數個被害家庭,對每個馨生家庭的關懷服務不漏接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司法除了追訴犯罪還要衡平提供犯罪被害家庭協助,陪伴被害家庭揮別絕望找回希望。 保護司洪信旭司長表示,看過張老闆發表的「照顧日記」,極為心疼張老闆的遭遇,並深感重傷照顧者的艱辛和不易,所幸現在犯保協會積極結合許多外部資源,希望可以提供馨生人所需的照護物資、輔具,並幫助家庭照顧者獲得喘息。 花蓮地檢署陳佳秀檢察長表示,犯罪被害人所面臨的都是猝不及防的傷痛,馨生保護服務據點的成立就是希望可以讓馨生家庭有一處可以放鬆休息、調節身心的平靜空間,也可以讓民眾就近取得被害人保護資訊,傳遞關懷的溫暖。 參加活動的最年幼馨生人是8歲的安安,安安因去年發生的重大意外,原本預計於去年9月上小學,因須治療復健而延後,目前復原狀況良好,今年9月終於可以如期成為小一新生,他代表馨生家庭收下犯保張董事長致贈的端午節粽子禮盒,並由保護司洪司長幫忙背上書包,祝福安安入學平安順利。 活動最後在莫內花園咖啡農莊悠揚而充滿祝福、希望的鐘聲中圓滿結束!
更多 -
春節送暖被害人,法務部、地檢署、犯保協會陪馨生家庭圍爐過新年
16日晚間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花蓮分會和花蓮地方檢察署(下稱犯保花蓮分會、花蓮地檢署)一起和馨生家庭提早過新年,在飯店舉辦專屬於犯罪被害人家庭(下稱馨生家庭)的春節餐會,為了增添歡樂,在餐會前犯保花蓮分會帶參加者手縫喜氣洋洋紅包袋,象徵「縫祝美好」。餐會中為馨生家庭安排摸彩遊戲,法務部長、花蓮地檢署檢察長、犯保花蓮分會主委等人準備了獎項,參加活動的馨生家庭都可以獲得千元紅包。 犯保花蓮分會運用花蓮地檢署補助款,在農曆春節前辦理手作課程和春節餐會,犯保主委徐正隆、地檢署檢察長郭景東和被害家庭提早圍爐,法務部保護司林秀敏副司長、犯保總會蕭逸民副執行長從台北前來參與這場活動,給祝福和問候。參加活動的家庭有22戶、近50名家屬,當中也有第一次參加活動的重傷被害人,徐正隆主委說「過去普遍認為被害人不願意走出來,不好參加熱鬧的活動,也有人認為自己再也不能快樂起來了,犯保協會認為打破這樣的迷思十分重要,犯保認真看待被害人的需求和處境,每個案件都有專責的同仁和志工,親自陪伴家屬處理案件衍生的大小事,家屬對生活的掌控程度也越來越好,而且重視家屬私隱權,每次活動家屬都能感受被重視、被支持、很安心」,郭景東檢察長表示每年地檢署緩起訴處分金挹注犯保協會近百萬補助款,犯保協會發揮一路相伴的核心價值,充分運用地檢署補助款辦理大大小小、即時、有感的活動,活動除了熱鬧和趣味性,馨生家庭逢節思親的心情被接納和傾聽。 本此活動除地檢署補助款外,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溫暖馨生家庭的心,犯保花蓮分會主委徐正隆、常務委員楊政道、林國泰、顧問廖明山、羅源禎、牙醫師穆重生等人分別捐助萬元現金、千元紅包和餐券,表達對馨生家庭的關懷,不論生活多艱難,犯保協會陪伴家屬一起跨越困難迎新生活。
更多
活動專區
-
113年度年終志工教育訓練及業務座談會
本署於114年1月8日舉辦「113年度年終志工教育訓練及業務座談會」,本署司法志工出席踴躍,本次訓練課程由郭檢察長景東致詞揭開序幕,郭檢察長感謝志工大哥大姊不畏寒冷、熱情不減的前來參加本次教育訓練,更感謝志工平日的付出,藉由豐富的經驗協助本署一整年業務推展順利進行,今年花蓮經歷地震及颱風,還是無法澆熄大家服務的心,並向大家拜個早年,未來一年也請大家幫忙,讓本署業務繼續順利完成。訓練課程由本署林檢察事務官世媛擔任講座,課程題目『認識跟騷與性騷』,內容從「跟蹤騷擾」、「性騷擾」二個個面向延伸說明,課後舉辦有獎徵答,讓志工伙伴在課後更加加深對課程內容的印象,現場回應熱絡;之後的業務座談,林檢察事務官世媛以自身的專業與經驗,為司法志工們解答平時面對民眾及接聽電話時遇到的問題,本次課程讓司法志工收穫滿滿,再次感謝司法志工對本署的付出及貢獻。
更多 -
本署檢察官擔任慈濟大學「高齡照護安養福慧學堂-反詐騙列車」社區巡迴講座,向社區長者進行多場詐騙預防宣導
近年來詐騙手法推陳出新,根據警政署受理詐欺案件統計結果發現,65歲以上老人受詐騙人數逐年提升,且在眾多老年被害類型中,以詐欺案最多。因此,本署檢察官以淺顯易懂方式說明常見詐騙手法,提升長者的識詐知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