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花蓮分會自1月10日起接連5天進行「蓄意行兇殺人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訪視新聞稿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2-10-11
  • 資料點閱次數:1120

犯保新聞稿標幟       關心您‧保護您‧幫助您
        0800-005-850

 


發稿日期:100年1月13日
發稿單位: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花蓮分會
連 絡 人:許華寧
連絡電話:03-8226153#162 


 

        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花蓮分會自1月10日起接連5天進行「蓄意行兇殺人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訪視,由花蓮地檢署檢察長林慶宗、秘書及助理秘書、志工隊長等人分3隊分別進行慰問,林慶宗於1月13日在主任委員廖明山、書記官長鍾松茂的陪同下,率同仁及志工夥伴親至案家慰問馨生人,最遠的慰問家庭在瑞穗鄉舞鶴村。
        之所以辦理本次關懷慰問行程,林慶宗檢察長提出說明,經統計,花蓮的被害類型結構80%以上是車禍被害案件,近12%屬於「蓄意行兇殺人案件」,被害人在面臨被害或親屬被害痛不欲生,尤其是「蓄意行兇殺人案件」的被害人及其家屬,因為致人於死的傷害動機導致存活的重傷被害人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反覆在腦中出現創傷事件或痛苦的被害經驗,很容易產生「PDST─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死亡被害人的家屬在遭逢重大家庭變故後,心理受到重創初期會感到失落、害怕、作惡夢、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緒反應,之後也容易變成「PDST」。
        主任委員廖明山表示,協會從88年成立,12年間花蓮分會錄案的「蓄意行兇殺人案件」共74案,現仍有50案持續輔導保護,雖提供了法律、經濟、心理輔導等扶助,但是多數被害人及家屬心中的傷痛卻並沒有真正的被撫平,往往他們把傷痛隱藏或消極處理悲觀情緒,他們需要被鼓勵與感受關愛才能度過漫長的心理復健路程。廖明山強調,花蓮分會為讓馨生人感受司法保護溫暖,不致於因為不瞭解訴訟程序或不懂利用資源而喪失權益,將安排志工夥伴陪伴馨生人,為了給馨生人更適切的保護服務,也將持續安排志工訓練課程,讓資深志工都能具備法律協助、心理輔導的基礎能力,提供馨生人“一路相伴”的服務。
        在今年農曆年前,花蓮分會特別規畫了5天,由檢察長、主任委員、書記官長及秘書、助理秘書、志工隊長分別率志工夥伴到案家關懷慰問,充分運用緩起訴處分金發給每戶2000元關懷金,擔任委員的林金鎮知道這個充滿愛心的行動後,準備了禮盒贈送給每個馨生家庭。
        13日檢察長林慶宗抽空帶領花蓮分會同仁及志工從北訪視到南,訪視的第一站居住於新城鄉的沈先生在去年農曆過年間,鄰居闖入家裡砍殺他,不論是親身經歷砍殺被害的沈先生還是目擊爸爸被害的女兒,至今仍然會從惡夢中驚醒,進入屋內都要緊閉門窗才能感到心安,花蓮分會聘請了心理輔導師為沈先生一家人進行心理復健輔導,經過評估目睹行兇過程的女兒尚需一段時間才能逐漸建立對人及環境的安全感;在吉安鄉的連媽媽,談起兒子的離開特別心疼孫女,她說兒子離開時孫女年紀僅3歲,但是卻已經知道爸爸不會回來了,事情都已經經過2年,孫女還是會問起“爸爸呢?”,雖然加害者已經繩之以法,但是也無法彌補一家人心中的缺憾;居住在瑞穗鄉的洪伯伯與洪媽媽現在和兒子媳婦住在一起,經濟狀況不佳,居家環境也不好,看到分會熟悉的工作人員來到家裡,非常開心得開懷大笑,但是回想起已經往生的孝順女兒,還是忍不住拭淚,陪同前往關懷的志工,立即向前伸手撫慰,給馨生人可以緊握的雙手。
        林慶宗說近90%的「蓄意行兇殺人案件」發生的原因是酒後口角爭執導致,酒後容易降低判斷力、失去操作能力而發生是非糾紛,喝酒的雙方也多數都是熟識的朋友,卻因酒誤事,彼此往往在清醒時痛苦不已或後悔不已,因此特別呼籲鄉親們千萬不要貪杯,酒後行事謹慎,飲酒適量,避免終身遺憾。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