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本署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博士明修,主講「臺灣海洋生態環境變遷與保育新視界」請踴躍報名參加。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07-11-03
  • 資料點閱次數:1605

為提昇同仁生物多樣性知識、鄉土文化暨生態環境保育工作,將於3月25日邀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博士蒞臨本署專題演講,主題為「臺灣海洋生態環境變遷與保育新視界」。

        從小嗅著海水味道長大的鄭明修博士,對海洋感情深厚。從他的碩、博士論文研究開始迄今,完整紀錄了台灣120種槍蝦的分類與生態。而他的研究方向,也涵蓋了不同面向的本地海洋生態研究,並且時常與國際合作,推廣台灣海洋生態多樣性的國際可見度。鄭明修

  鄭博士發表過的數十篇論文中,以2004年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有關龜山島硫磺怪方蟹食性生態的論文,最受世界矚目。該篇論文證明,台灣龜山島淺海海底熱泉噴口,噴發出的煙柱殺死浮游生物,成為當地千萬隻怪方蟹的覓食對象。這些特殊的怪方蟹,能在超酸環境中覓食生存,舉世罕見。從這個奇特的生態系,將可以激發研究人員的靈感,為台灣的海洋生態研究創造新的舞台。

  深耕海洋生態近30年,看遍台灣海岸「今日滄海,明日桑田」式的變遷,鄭明修博士近年積極推動在台灣設置海洋保護區,以挽救瀕臨崩毀的海洋生態資源。他常以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劃定海洋保護區成功的例子,強力呼籲政府與民間要保護自家海洋資源這隻金雞母,莫要竭澤而漁。東沙海洋國家公園的籌設、墾丁與綠島當地生態巡守隊的正面經驗,都有他積極奔走的努力在其中。「只有親近海洋,才能瞭解海洋與我們有多麼密切。」鄭明修博士指出,台灣島四面環海,大家對海洋應該敬重又感恩。「任何物種的消失,對人類都是警訊。」保育一定要從周邊環境做起,海洋一旦遭污染、破壞形成,再多的科技補救,都已太遲。

  • 講題:臺灣海洋生態環境變遷與保育新視界
  •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博士明修
  • 地點:本署3樓會議室
  • 時間:本(99)年3月25日(星期四)下午14時至17時
  • 聯絡人:人事室科員徐瑞菁  電話:03-8226153#279
回頁首